近日,常熟市人民法院将本市384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审判法庭外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,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,缓解司法案件“执行难”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,促进司法公开,推进社会诚信建设。
为全力推进执行工作的信息化、规范化建设和落实执行信息公开进程,去年8月,最高人民法院下发《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,对失信被执行人即通常所称的“老赖”进行公开曝光,并于去年10月1日正式实施。所谓“失信被执行人”是指被执行人以伪造证据、暴力、威胁等方法妨碍、抗拒执行的;以虚假诉讼、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、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;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;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的;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;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。对于“失信被执行人”,法院都将其纳入“黑名单”,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。
目前,市法院已公布失信被执行人384名,其中有13名当事人在被曝光后自动履行。今年3月,市法院执行局接到一位被执行人电话,要求履行自己一直未还的欠款。原来,他做生意准备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时,银行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,理由就是他有执行案件在法院,且在失信被执行人“黑名单”上榜上有名。这位被执行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主动要求还款。这是市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第一位被执行人因为上了“黑名单”自动还款的。本月,另一名被执行人出差在外返回时,因为自己上了失信被执行人“黑名单”,购买飞机票遭拒。这位被执行人立即将钱汇至法院账户,并传真一张请求撤销“黑名单”的申请书。
常熟市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审判法庭外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,向社会公布,发动舆论和社会监督。同时推进社会的诚信建设,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,实现社会公平正义。此外,还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实际的信用惩戒,一旦被列入“黑名单”,在行政审批、融资信贷、市场准入、资质认定等方面都将受到限制。
“老赖”是诚信缺失的产物,更是依法讨债的尴尬。一方面,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完善个人信用档案、信用查询系统等,将“老赖”扼杀在摇篮中。另一方面,法院应当建立更为严厉的威慑机制,有效地解决“执行难”顽症,既让“老赖”赖不起,更让“老赖”不敢赖。此外,还应降低依法讨债的成本,让民众愿意“依法讨债”。常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庾晨表示,下一步,市法院还将在曝光的方式、范围和惩戒上加大探索,充分兑现胜诉权益。同时,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更新力度,对履行义务的将及时从名单库中删除,全力实现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”的目标。(常熟市文明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