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佛山市企业征信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!
信用档案
原文章
您当前位置: 首页>原文章>新闻动态>佛山百年老店得心斋,带领我们穿梭300年

佛山百年老店得心斋,带领我们穿梭300年

2017-09-08 11:21:05

   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,康熙西巡至秦中一带,当年十一月,康熙皇帝在大批官吏、军兵的扈从下从风陵渡过黄河,经潼关进入关中。入关后,他游览了华阴、华州等城镇,然后经渭南抵临潼。眼看着天色已晚,前方的一家客栈吸引了康熙帝。一行人马走进一看,吸引圣上的不是这家小客栈,而是从客栈飘来酱肉的香味。

 

    原来客栈老板酱了一锅猪蹄,摆了酒宴,来庆贺家中刚刚及第的公子。见来了客人,老板奉上一盘刚酱好的猪蹄,康熙帝尝后赞不绝口说酱香浓郁、百吃不腻。康熙帝回到宫中,令御膳房烹制那秦中回味无穷的酱猪蹄,御厨们尝试了几次,都没能烹出那客栈的味道,康熙帝便命人去寻那方子。厨们得到方子后,才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原料——茯茶。猪蹄与茶的结合,唇齿留香,百吃不腻、从此,这道茯茶酱猪蹄便成了康熙皇帝的最爱。

 


    看来,一道美食要想声名远播,总要有个有地位的人来“代言”。这其中,得心斋酝扎猪蹄的历史由来就颇有玄机。清朝乾隆年间,在佛山汾江河畔有个“接官亭”,专为来往的官员作休息之用。接官亭附近有间和记猪肉店,除早市卖鲜肉外,剩下的肉便用来做饭菜供应过路客人,因此每天的肉所剩无多。一天黄昏,和记做完生意正要关门,忽然来了几个官差,说是有个官员要在此用膳,要和记立即准备。然而当天店里的肉已经卖完,店老板余浩忠又不好开罪官差,只能用平日卖剩的肉碎、猪蹄之类的下脚肉碎,用心制作了几道菜。那官老爷一来已是很饿了,二来他们平常吃的都是山珍海味,没有吃过这些“下脚”东西,此时吃着竟觉得味道与往常大不相同,不但味美而且是佐酒的好菜,连称好吃。又听店老板余浩忠解释这些菜仅是用卤水猪蹄做出来的,颇觉新鲜。


 


    于是,官老爷大手一挥道:“这里是必经之路,今天吃的是猪手,那是得心应手了。好,干脆你这店就叫得心斋吧。”于是店老板余浩忠便把“和记”店改名为“得心斋”,从此,更精心地制作酝扎猪蹄,购买的人越来越多,“得心斋”的名声从此大振。

 

    300年的味道保留不变,有没想过300年后我们到得心斋,新的菜式是什么?振兴佛山老字号,邀请你来与得心斋互动,说不定你会成为得心斋的历史故事人物。

 



分享到: 更多